紫微星是谁重要吗|从娱乐行业的角度看零售品类机会
转自微信官方账号:论牧羊少年的资本
“ 弱小与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。 ”
常听到一个说法,“经济下行,娱乐至死”。也不难理解,毕竟笑声是最好的精神安慰剂,在经济寒潮来临之际,随着失业赋闲和上升通道受阻,消费者会在娱乐性的产品中寻求安慰和消遣。所以在许多人的思维中,在经济衰退的时期,娱乐行业会发展景气,一些现象似乎也有所体现。
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,卓别林凭借《摩登时代》大放异彩,童星秀兰·邓波尔凭借歌舞片成为一代美国甜心。无独有偶,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中,在人口只有1000万的首尔,三家娱乐公司SM、JYP、YG成为了21世纪的造星梦工厂,而日本在20世纪末经济衰退的几十年中,日本动漫产业也蓬勃发展,无数神作成为Z世代的童年记忆。但是,这个逻辑推导思路是严谨的吗?
细究下,并不全然。
卓别林、秀兰邓波尔、韩国四大娱乐公司
在《好莱坞电影: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》一书中,详细记载在1929-1932年期间,无论是美国的电影业,还是舞台剧及马戏、杂耍表演等行业,都处于非常不景气的状态。唯一的受益者是广播电台,因为广播是“免费的”,“出门看戏看电影又要花钱”。“一台收音机的价格从90美元跌到47美元,有60%的美国家庭买了收音机。虽然不是所有电台都能盈利,但最大的两家NBC和CBS却在大萧条期间赚了个饱”。
由此可见,其实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面,整体娱乐业的日子也是很不好过的,娱乐作为非刚需性的商品,在收入预期下降时,一定是受到重创的行业,卓别林等成功案例也是逆势增长的个别案例。从某种意义上,娱乐业也是消费性行业,电影、戏剧、idol本质也是具有商品属性的,也同样如前篇【连锁零售系列三:一招妙棋,满盘皆活】提到的,具备通用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双重属性,需要满足消费者生理与精神的双重需求,同样也面临着周期的挑战。无论是零售还是娱乐业,逆势增长的案例都值得研究,因为这其中一定是精准踩中了时代性的大众痛点。
在此篇中,笔者想通过一个新的视角,即从娱乐业的角度,聊聊下行周期中的零售品类机会。想必大家近两年已经对凋敝的国内娱乐圈业有所感知,对网络上疯传的“2023年紫微星降临娱乐圈”的“预言”也都有所耳闻,其实如果按照零售消费的逻辑来理解娱乐业,“紫微星”也意味着下一个潜力品类,其爆发性是具有基础条件且有迹可循的。因此在此篇中,笔者想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:
经济下行期,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娱乐,又需要什么样的商品?
什么样的品类是在经济下行期的时候具备爆发潜力的?
高爆发潜力品类的零售业态载体又会是什么样子?
01 口红效应与精致穷: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
其实细看经济下行时期,爆发的娱乐业类型,我们不难发现“历史上的紫微星”的共性。卓别林几乎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关心小人物的命运,秀兰·邓波尔最出名的就是她被总统罗斯福赞美的“乐观的笑容”,韩国造星工业里面最打动人的其实是残忍又励志的练习生选拔机制,日本动漫神作EVA等充斥着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探讨。
上帝视角来看,这些其实都是“人性的光辉”、“人对自我的了解”、“不屈的希望”的最好代表。那么在经济下行的时代,贫民窟的百万富翁、平民英雄、灰姑娘的故事就会更加受欢迎,从人性角度也不难理解。
如前篇【连锁零售系列三:一招妙棋,满盘皆活】中提到的,人类亘古不变的消费需求一定是精神与物质需求相结合的,如果用商品的逻辑来审视娱乐产业,不难发现底层逻辑具有一定相似性。只有在相应阶段,切中群体性痛点的消费品,才会拥有最广大的用户基数。那么在经济寒潮到来之际,群体性的痛点是什么呢?
“口红效应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,在不景气的时候,人们对于廉价口红的消费欲望更明显。而在笔者眼中,这背后其实映射了人在相对贫穷时的两个需求。
其中一个是物质向需求,“Che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