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?
三十而立
很多人认为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指的是物质自立或者立业。其实这不太可能,因为农耕时代,如果指养家糊口,十几岁就成年成家。物质自立肯定不需要等到三十岁。如果说事业,古代学而优则仕,在政治上有所建树,三十显然还不够格。那么孔子说的立,到底是立的什么?根据前后文,我认为他说的是人生的精神境界,立的是三观。从十几岁开始,我们就在开始考虑如何面世,怎样做人。人生观,世界观,道德观,价值观等就从十几岁开始萌芽,等慢慢确立和调整,修正完善,适配于自我。就差不多到了三十左右的年龄段了。这些观念本质上就是人生的智能公式,有了这些观念的确立,人们得以快速的判断和抉择所面临的事与物。
四十不惑篇
当三观定型,人们将会面对新的烦恼,就是自困。年轻的时候,总以为烦恼来源于能力不够。能力确实可以化解很多问题,但是能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比如说穷人,会认为发财就能解决所有问题,起码在穷人的世界里,他们所面临的烦恼,痛苦基本都是能用钱解决的。起码他们认为都是钱能解决的。诚然,钱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。但是有钱人哪个时代没有?他们没有痛苦和烦恼吗?当然不是,他们烦恼一点也不会少,只是烦恼和痛苦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。哪怕是最成功的帝王将相,他们也有自己的痛苦和无奈。那么烦恼和痛苦怎样消除或面对?这其实是一个心智的问题。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。而人的欲望以及这世界是无穷的,用有限的精力、能力去解决无限的问题肯定很多是力所不及的。所以受困也是必然的。那么怎么去解决和面对呢?答案是在内心而不是外界。本质在于取舍。取而不怨,舍而不悔。当能做到这样的心境去取舍,就不再烦恼或痛苦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平常心。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惑。
五十而知天命篇
人之初,大家都是第一视角,也就是自己的主观视角,这个时期,只有主观视角和主观思维,以及主观情绪。随着人慢慢长大,十几岁开始,大多数人就慢慢意识到,只有主观视角的不足之处。而且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也很多。于是换位思考就萌生了,这就是第二视角。有了第二视角,人们就有了在对方处境考虑问题的能力,这是视角的一小步,也是情商的一大步。也有一小部分人,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很好的第二视角。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具备,虽然有些人比较简单粗暴,我在对方的角度会怎么想,想当然的认为对方一定也是这样思考和感触的。有些人可能会更细腻,结合对方的三观和智慧去思考问题。但第二视角不是终点。只有少数智者会萌生出上帝视角。上帝视角不仅仅是第三视角,第三视角只是旁观者视角,旁观者视角只是剥离了主观情绪和利害关系的客观视角。而上帝视角包含不止于此,他包含了时间的纵深。我们可以将事件的发生面,作为一个时空截面,当你可以从这个截面看透,事物本身的时空过往和发展方向。这就是通过截面看见因果。知道这事物怎么来的,又将走向何方。这就是神的视角。孔子称之为知天命。因为他能通透事物的规则和逻辑,所以看透了因果。这也是道家所说的大道。一般有这境界的人,我们称之为开悟。开悟和顿悟不同,顿悟指某个方面或智能的突然跃迁。是一个长足的进步和提升,同时伴随大脑分泌大量的内啡肽,让自己一段时间变的很充实和愉悦。但是开悟层次更高,是一种通透,是对于大道规则的了解和掌握。
六十而耳顺篇
这世界很多人,在三观定型之后,慢慢走向封闭和固化,人在年轻的时期大都是开放的,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,所以开放,是一种求索的心态,在于获取见识和智慧来完善和提升自我。但是有相当大的比例的人,他们在三观定型后,慢慢走向观念固化,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于已知的,已经是真理,不需要探讨和修正。并且他们本能的抵触和反感不兼容于他们固化观念的东西。这样的人,你是不可以去和他讨论与他固化认知所不同的东西。这种状态的人,他认为只有自己未知的领域才有增加认知的必要,在于他自认为已知的事物,你要和他讨论或辩论,那只能自讨没趣,甚至人家会演变成对你的人身攻击。夏虫不可语冰就是这个道理。当你明知道对方对于某些认知固化,你就不再与其探讨或辩论的意愿,这就是孔子说的耳顺。很多人认为耳顺就是不去辩论,这是偏执。首先,理不辩不明。有些辩论是利于双方的思维开阔和认知提升的。前提是不去狡辩,不为胜负本身而辩。不去和认知固化的人争辩。做到有辩而择人。有知而盲目去说,这才是孔子说的耳顺。
从心所欲不逾矩篇
发自内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很简单,但做到不越界就太难了。发自内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是不合理的、不合法的、不道德的,但只要你不越界,就不存在这种问题。然而,对于普通人来说,如果你不逾越界限,就没有发自内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那么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悖论呢?从另一个角度,我们可以谈论佛教的贪婪、无知和三毒。贪婪是指欲望。愤怒是指情绪。执念和痴迷。佛教徒认为,欲望、情感和执念是人生痛苦的根源,所以众生皆苦。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走纪律之路。你能通过吗?大多数人不能。佛教讲求智慧和理解。没有智慧和悟性的人走不了这条路,也就是走不到彼岸。那么我们需要补充另一个理论来安慰那些走不到彼岸的人,这就是所谓的积德积善轮回。没打通也没关系。如果你积累美德和善良,你会得到回报。如果你还没有修复这一生,那么你应该为下一生铺路。也许来世会有智慧和理解。我们在这里谈谈实践本身。修行不仅仅是佛教,还有儒释道。方法和途径不同。我通俗的说一下实践。实践本身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。外在主要是社交能力、做事能力、赚钱能力等。总结起来就是外部获取的能力。对内是情绪自洽的能力和情感自洽的能力。合在一起就是自洽的能力。例如,情绪和思维是动态的,其特征之一是方向性。例如,如果你批评一个人,你会放大他们的缺点而忽略他们的优点。越看越不顺眼。当你欣赏一个人时,你会放大对方的优点而忽略对方的缺点。你越看越喜欢。情绪本身会促进情绪思维,而情绪思维的方向在某些情况下与理性思维不一致,甚至可能是相反的。比如愤怒让人失去理智等等。所以如何让理智控制情绪是一个修行的门槛。如果你不能跨越它,你就是情绪的奴隶。穿越过去是情绪的主宰。当理性可以控制主导情绪(而不是压制情绪)时,情绪就会成为你的工具。当一个人能够打破几个情感、欲望和执念的牢笼。你可以解决贪婪和无知带来的痛苦和烦恼,但你可以享受它们带来的快乐。心随意动,境由心生。要达到这种状态,你将处于一种不超过来自你内心的时刻的状态。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忧无虑。佛教所说的彼岸。
而立是多少岁
古人对人的年龄都有称谓,那而立是多少岁呢?
而立是多少岁。而立之年是指人30岁,人年至三十,多学有成就,后来用而立代表人之三十岁。
《论语·为政篇》云:“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、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”。故而,古人以为,男子三十岁之时,应有独立之能,学有所成,事业自立,安居乐业,食禄无忧。
人之年龄皆每年增长,思想境界亦得以提升。以思想境界而论,十五至四十岁为学习领悟之阶段;五十至六十岁为安身立命之阶段,即不受外界环境左右之阶段;七十岁则为主观意识与处世之规则融而为一之阶段,人之道德修养达至巅峰。由此而知,三十而立为学习阶段,从被动接受至主观认知,该学有所成之时,是走向四十不惑之必经之路也。
其它相关:
测试你的心理年龄。
你会经常遇到充满青春活力,每天都精神焕发的人,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周围的一些人虽然年轻,但却很老气和沮丧?对于一个人来说,实际年龄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心理年龄。你知道自己的心理年龄吗?快来测试一下吧。
测试题目:去游乐园玩,有个小丑走过来一定要你买他一只气球,你会选什么颜色的?
A、红
B、橙
C、黄
D、绿
E、蓝
F、紫
G、黑
H、白
答案翻页!
选A红——心理年龄:27-31岁
红色等于激情,27岁正是你的最佳奋斗的黄金年龄。?
选B橙——心理年龄:17-21岁
橙色没有红色那样鲜艳,却也有红色的影子,故此适合初入职场的青年们。?
选C黄——心理年龄:32-34岁
黄色有着一种优雅的格调,往往适合30后的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。?
选D绿——心理年龄:22-26岁
绿色是环保色,工作中时时刻刻面对这电脑的辐射,所以绿色是TA们向往的颜色。?选E蓝——心理年龄:40-45岁蓝色顾名思义代表着一丝忧郁,40岁的人们往往考虑的更多,顾及的也就更多,心智也成熟了更多。?
选F紫——心理年龄:45 岁
紫色是高贵的颜色,只有当你有一定的经验人生到了一定的地步才能领悟到暮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。?
选G黑——心理年龄:35-39岁
黑色拥有着包容万物的精神,在工作生活中混迹了也算是很多年了吧,自然能笑开一步,海阔天空了。?
选H白——心理年龄:17-岁
白色代表纯洁。我还没有看透社会的真谛。我觉得我的心理年龄还没到一定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