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暑:暑后秋意浓,暑止于此。
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。长期以来,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社会,农业生产历史悠久。但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、地形、水土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,特别是受气候条件的制约,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逆农时而行。因此,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中国的传统历法,也就是俗称的阴历。
二十四节气之处暑
中国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,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月,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,并且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。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,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,反映的是季节的变化,是我国在农耕社会时期重要的农业生产指导策略,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预知气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据。
二十四节气表
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和大寒。处暑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也就是太阳达到黄经150°时,约在立秋节气之后15天,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一般每年在公历8月下旬,2018年8月23日为今年处暑节气。
处暑节气
处暑节气是一个气象学意义上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,处暑即为“出暑”的意思,也就是说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即将过去,处暑节气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。另外,处暑之后,我国除了华南和西南地区之外,由于夏季风势力开始减弱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即将结束,降水开始减少,即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天气,即将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。
处暑
处暑节气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是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,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移,在夏至节气,也就是6月22日前后时,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,处于最北的位置,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,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,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减小,但是太阳辐射和气温之间有滞后性,此后虽然直射点南移,但是北半球各地依旧处于高温炎热的夏季,到了处暑节气,气温状况开始扭转,天气转凉。
处暑迎秋
处暑节气作为气象学意义上秋季的开始,在我国各地都有在处暑节气前后“迎秋”的习俗,当然处暑节气之后也偶有“秋老虎”来发威的。处暑节气前后也恰巧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,是一个“鬼节”,我国各地都有各种习俗来超度鬼魂,比如放河灯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,据说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,以示纪念。
放一盏河灯
农历二十四节气
天文历法
1。公历:
即格里历。 因为它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——回归年, 故又称阳历。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, 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,为366天。 在格里历中, 当某年的纪元年数不能被4整除时为平年,如1981年; 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时为闰年, 如1984年; 能被100整除,而不能被400整除时为平年, 如1900年; 能被400整除时为闰年, 如2000年。
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。2425日, 与长度为365。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, 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, 达到我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1199年 (早格里历380多年)制定的《统天历》水平。
格里历按月分配日数掺有格里等帝皇威势,不很合理。 合理的每月天数用两句话即可概括:"闰年单月小、双月大; 平年2月减一天"。 但因为格里历已在全世界通用,人为因素影响极大, 改历很难。
2。农历:
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, 又称阴历、夏历,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, 以月亮从朔到上弦、望、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。 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 (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——朔), 朔所在某日,即为初一,从朔到朔为一个月, 相距29日的为小月, 30日为大月。 月从中气得名, 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, 如含有中气"雨水"即为农历正月。 无中气为闰月, 闰月无名, 取用前月名, 如四月后的闰月为 "闰四月", 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。 在农历中, 平年12个月, 日数为354或355日; 闰年13个月, 日数为383或384日。 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,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, 一直在使用的 "十九年七闰(加七个闰)月" 的历法。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, 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"阴阳历"。
3。干支历:
天干地支简称干支。 天干共十个字, 顺序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 地支共十二个字, 顺序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都是传统用来编排次序的字组。 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, 周而复始, 循环使用。干支历的纪年纪月法都同农历, 它的年、月、日都各以干支顺序排列、互不干扰,闰月也同农历。干支历中的节日, 三伏, 九九以及出梅、入梅等与人们生活及当时社会活动密切相关, 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用。
4。节气:
节气产生于我国古代,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, 反映了农时季节,在农村家喻户晓。 随着中国古历外传, 华侨足迹所到之处, 节气也广为流传。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星空间视运动的视位置来决定的。 节气也叫二十四节气, 是相间排列的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统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