貌似从考完研以后就没怎么再努力了,当年上了一所3本院校,誓死也要考研,问心无愧,那是我最能吃苦的年纪。当年是以笔试第一,面试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韩语口译专业,考研究生就是我当时的目标。考上以后反倒没什么目标了,在校期间没有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,直接毕业进了三星做翻译。因为那时候觉得三星特别高大上,对韩语专业的学生来说,三星就是最好的企业了。进去才发现其实也就是制造业厂子而已。第一年税后5k,一年后跳到现在的公司拿着税后近8k的工资到现在。其实,我最关心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?掌握了什么技能? 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擅长?然而两三年的工厂翻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太大的长进,因为每天再重复别人的话,自己思考和逻辑能力反倒下降了。
再说下老公,比我大1岁。人积极乐观,从来不抱怨,一直觉得自己嫁对了。他之前有5年银行工作经验,现在完全转行在链家卖房,工资2.3万正常,好的时候还多。他们店长,96年的大专姑娘,月薪都是几万 ,有时候甚至10万 ,突然就受打击了!他们赚钱都这么容易的吗?
看到一段“何为吃苦”的言论,写得很好。“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得太浅了,穷不是吃苦,穷就是穷,不是吃苦。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,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,以及为了长时间聚焦做一件事的过程中,所放弃的娱乐生活、所放弃的无效社交、所做的无意义的消费活动,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”希望这种自律、专注的性格还能在自己身上找到!就像是今天某位人事经理给我说的一句话:“不论什么岗位,只要积极努力,保持对业务的敏感度,你就能做好这个岗位”像我们这些人,还是要靠学习,还是要努力的!希望自己不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洗脑,也不受身边人的影响,去学习,去沉淀,去做自己!
93年鸡为什么事事不顺心
其实在人遇到困难时,都会认为自己命不好,在日常生活中,1993年属鸡人也是如此,从很多方面看,他们发展的比较坎坷,会有一些确切的原因存在,想要摆脱也不是没有办法。那么,93年鸡为什么事事不顺心呢?
1、爱耍小聪明
1993年属鸡人之所以命运坎坷,是因为他们。会喜欢耍小聪明,导致不努力,就会获得他人想要的东西。长期以往不愿意付出努力,遇到事情想要利用小聪明投机取巧糊弄,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。成年时期这种做法不会有用处,若是像以前一样给自己带来好处,但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。
2、爱慕虚荣
1993年属鸡人比较爱慕虚荣,不是物质,而是拜金,但确实会注重他人的看法,别人说什么好,自己需要拥有什么,进而凸显出自己的厉害之数,以至于自己最喜欢什什么也不太清楚,会被压制住。一个人认识自己,接纳自己,才会发挥好价值。若是长期以往,会有失去自我的风险,总是为了别人的想法而疲惫,对伪装自我不听从内心的想法迟早有一天会垮塌。
3、心地善良
1993年属鸡人心地善良,容易同情他人,是一种好的品质,但就是因为同情心泛滥,会导致他们容易被人所欺骗。心怀不轨的人会利用属鸡人的同情心,不断从他们身上获取利益。属鸡人在短期内发现不了,认为对方可怜,以寻求援助,做法比较糊涂。但是出于好心,错误也不在于属鸡人总是这样,会让自己的日子过得乱七八糟。
4、自私自利
属鸡人之所以命苦,是因为他们为人自私自利,或让人看到自己泼辣的理念,想到什么就会说,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。这种个性会容易得罪很多人,给自己招来很多麻烦。不仅在面对陌生人时有这样的态度,和家人相处时也是一样,不会注意生活场合,会多说一些让家人难以接受的话语,对于家人的打击伤害大。
在这期间,朱元璋和李善长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,一个唯计是听,一个尽忠职守,两人朝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前进。可是,大明王朝建立后,一切都变了,两个人从昔日“亲密无间的小伙伴”转变成了尊卑分明的“君臣关系”,随之变化的,还有君臣之间永远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。以至于,朱元璋对李善长痛下狠手,以绝后患。
今天,我们就来分析一下,年过古稀的李善长,为什么还会被朱元璋株连九族?
1.李善长的“飘飘然”触怒了朱元璋的底线
“善长虽无汗马劳,然事朕久,给军食,功甚大,宜进封大国”
李善长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,立下了汗马功劳,这一点,朱元璋是非常认可的。
就在洪武三年,朱元璋大封群臣,李善长升为左丞相,位列六公之首,受封韩国公,岁禄四千担,可子孙世袭。
这等殊荣,不仅让李善长可以享尽荣华富贵,更是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。
可是,这还没有完,好事还在后头。
洪武九年,朱元璋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,下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李祺为妻,这一下,李祺成为了驸马都尉,李善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亲国戚。
六公之首,皇亲国戚,如此殊荣,规格甚高。
可惜,在大富大贵、皇亲国戚的荣耀光环之下,李善长有些飘飘然了,变得不再谨慎了。
就在临安公主和驸马李祺成婚不久,朱元璋生病了,病得很严重,一连十多天不能上朝,文武百官多有探视,可惜,李善长恃宠自纵,不曾进宫问候,新晋驸马都尉也不懂礼法,一连六日不来朝见。这已经触及了朱元璋的底线。
这一点,被李善长的对手汪广洋给抓住了,汪广洋一点儿情面没有留,直接在朱元璋面前参了李善长一本,名曰“大不敬”。
对于此事,朱元璋本就有怨恨之意,但是,作为君主总不能因为这点儿小事乱发脾气,那样,有碍于君王的风度。
没想到,汪广洋点起了导火索,朱元璋便借机敲打敲打目无章法的李善长,将李善长的俸禄削减了1800石。
可惜啊,李善长依然没有正视自己的问题,也没有总结此前的教训,他又一次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。
洪武十三年,胡惟庸案爆发,受牵连者众多,不少王公、大臣落了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。
五年后,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及其儿子李伸、李佑是胡惟庸的党羽,按律当斩,可是,这次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却高抬贵手了,看在李善长的面子,朱元璋不仅下诏免死,还给他们妥善安置。
可是,李善长没有表示出感激之情,这让疑心较重的朱元璋怀恨在心。
2.淮西集团的气焰太过嚣张,朱元璋不得不平衡各方全力
公元1362年,淮西宿将谢再兴叛变了,他投靠了朱元璋的强劲对手张士诚。
起初,谢再兴很受朱元璋的重用。一方面,朱元璋让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娶了谢再兴的女儿为妻,这样一来,谢再兴便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;另一方面,大将徐达娶了谢再兴的次女为妻。由此,可以看出谢再兴很受朱元璋的信任。
可是,就是这么一位淮西名将竟然在紧急关头叛变了,这让朱元璋敏感而又多疑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,久久挥之不去。
大明建立后,曾经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淮西穷苦百姓,摇身一变,成为了大功臣和新的地主阶级,他们日益骄纵,争权夺势,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,这便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。
这些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功臣,仗着自己军功在身,目无法纪,欺压百姓,争权夺利,在大明政治和自身利益方面,丧失了原有的本性和纯真,俨然成为了大明帝国墙角之下的破坏力量。
就像胡惟庸,独断专行,飞扬跋扈;再如郭英擅自杀害平民百姓,横行乡里。
久而久之,这些淮西集团与非淮西集团便展开了激烈的矛盾斗争,诸如李善长与刘伯温争权夺利、互相排挤。
一直想维护朱家天下的朱元璋自然不想看到这些乱象,想尽办法平衡各方势力。
于是,朱元璋便发起了“胡惟庸案”、“蓝玉案”,株连数人。
此时,非淮西集团的头号人物刘伯温已病死故里,不足为虑;只剩下淮西集团的李善长了,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,又将矛头瞄向了李善长。
3.朱元璋居安思危,替柔弱的太子拔掉“钉子户”
朱元璋贫苦出身,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多年的浴血奋战,从一介草民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,他深感这皇位来之不易,朱家后世子孙要倍加珍惜,当然,也包括他自己。
洪武元年,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,可是,朱标生性懦弱,性格过于仁厚,将来如何控制那些有勇有谋的文臣武将,一直困扰着朱元璋,这也是朱元璋最为担心的问题。
后世皇子皇孙如果驾驭不了这些文臣武将,那就由自己为皇子皇孙们拔掉这些“钉子户”吧,提前为他们扫清权力障碍。
于是,朱元璋便视那些曾经跟随自己走南闯北、建立功勋的文臣武将为“眼中钉”、“肉中刺”,开始着手除掉他们,当然,这里少不了李善长,他可是淮西集团的头号人物,只是苦苦没有机会。
不过,话说回来,即便朱元璋为一国之君,也要按照大明律法处理事情,这样才能合法合理,才能令人心服口服。尤其是打压开国功臣时,更要讲究法制。
这不机会来了。
洪武二十三年,在京城里有一批重要的嫌犯,要发配到边疆,这其中包括李善长的亲戚----丁斌。
这位丁斌曾经在胡惟庸家做过事,又是李善长的亲戚,于是,朱元璋便想以此为突破口,打压李善长。
而此时的李善长,已非常年迈,眼看自己的亲戚即将受到株连,于心不忍,多次向朝廷提出赦免请求。这一行为,正中了朱元璋的下怀,随即大怒,下令严厉查处。
丁斌忍受不了皇权的步步紧逼,无奈之下,供出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来往密切。
于是,朱元璋安排人员顺藤摸瓜,逮捕了李存义父子,再次逼迫李存义父子揭发自己的哥哥李善长。
“善长惊不许,然颇心动”
李存义父子在不堪重负之下,交代了胡惟庸曾经劝说过李善长一同谋反,但是自己的哥哥没有同意,只是颇为心动。
可惜,李存义父子想得太简单了,“颇为心动”四个字足以致哥哥李善长于死地。